現狀
目前,全世界的水產品年產量維持在1.2億噸左右。由于國際社會對環境和漁業資源的關注越來越高,各國都加強了對漁業資源的保護力度,對于公海的漁業資源也通過國際間的合作加以保護。在此情形下,海洋捕撈水產品的產量增長乏力,甚至出現負增長。今后水產品的供給量對養殖業的依賴性會有所提高,水產養殖品種的國際貿易也將越來越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發展。目前,我國主要水產品出口情況為:
鰻魚
世界鰻魚養殖主要分布于我國大陸、臺灣省、日本和韓國,近幾年的總產量基本穩定在23萬噸左右,我國大陸的養殖年產量占世界養殖年產量的70%多。世界鰻魚出口量約為13——14萬噸,其中:中國大陸約為10——11萬噸、中國臺灣省1.5——2萬噸、歐洲1.5萬噸,我國大陸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高達75——83%,在日本市場上的占有率為85%以上。
鰻魚的國際市場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港澳、東南亞、美國及加拿大。日本市場上的年銷售量達13——14萬噸,其中進口11——12萬噸,且市場基本穩定;韓國市場上的年銷售量約為1——1.3萬噸,呈連年上升趨勢,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歐洲市場上的年銷售量為2萬噸左右,尚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港澳和東南亞市場的目前年銷售量為烤鰻1000多噸、活鰻3000多噸,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美國和加拿大市場上年銷售烤鰻2000——4000噸,有待開拓。我國國內的活鰻年銷售量為3——4萬噸,人均不到30克,而我國的臺灣省人均年消費量為60克,日本則高達1000克以上,可見國內的鰻魚市場還很大。
羅非魚
因資源短缺,國際市場上的傳統魚片如狹鱈、青魚、鰈魚等供應明顯不足,而羅非魚以其無肌間刺、易于繁殖和養殖,適合于加工等特點而成為首選替代品種,成為國際市場上最活躍的水產品貿易對象。1998年我國羅非魚的出口量僅473噸;2001年則增長到13590噸,2002年又猛增到3.2萬噸。目前,美國市場對羅非魚的需求量仍在上長。
蝦類及其加工產品 蝦類及其產品貿易額占世界水產品貿易額的20%。世界蝦類的出口主要依賴于其養殖業,2000年世界養殖總量為80多萬噸。泰國為22萬噸,我國為21萬噸。我國的蝦類出口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因為生產成本相對較低。
貝類
(貽貝、扇貝、牡蠣、蛤類等)
1999年世界貝類的貿易量為47.5萬噸,其中我國占26%(12.2萬噸).其次是荷蘭(5萬噸)。日本和法國是主要進口國,1999年法國的進口量為6.7萬噸位。2002我國的出口量為6.9萬噸,創匯額為1.1億美元。我國貝類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貨源充足,生產成本較低,價格低廉,具有明顯的出口價格優勢。但因我國海域污染嚴重,產品質量上存在一定問題。
蟹類
1999年世界蟹類的產量為140萬噸;年出口鮮、凍蟹為16.6萬噸,出口額為7.6億美元;出口量較1990年增長36%。加拿大出口量最大,為4萬噸,2.1億美元;其次是泰國;二者分別占24%和16%。世界年出口加工蟹約3萬噸,2.4億美元。2001年我國出口9900噸,1.34億美元;但同時我國還每年進口一定數量的海產蟹。日本是鮮、凍蟹的主要進口國,年進口達12.3萬噸;美國是加工蟹的主要進口國,年進口約在1.5萬噸左右。2002年世界蟹類的貿易量為3.2噸,6343萬美元。2002年我國出口蟹類產品由于蟹類的資源有限,今后的世界貿易將主要依靠養殖業的發展。我國目前海水蟹類的養殖規模還較小,國內的市場也較大,近期內還難以形成出口規模;河蟹是我國特有品種,消費群體以華人為主,市場主要分布于東南亞一帶,有一定的市場局限性。
海水養殖
在我國海水養殖魚類中,有許多品種可供出口,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如河魚屯、軍曹魚、大黃魚、牙鲆、大菱鲆等。但也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一是總體養殖規模較小,難以開成規模效益,也不利于加工升值;二是某些產品的市場單一,大多局限于東南亞市場,而河魚屯魚等則僅限于日本市場,市場價格受制于人;三是產業化程度不高,產銷平衡與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四是飼料技術還沒有解決,大多使用野雜魚,不僅對漁業資源造成較大浪費,污染養殖水質,也造成養殖成本居高不下。
頭足類
2002年我國頭足類產品出口量為37.7萬噸,出口額7.7億美元;其中45%為來料加工貿易,55%為一般貿易。頭足類主要是資源類產品,近100%為捕撈產量。
海產底層魚類 因國內資源問題,我國出口的魚片主要是來料加工,其中以鱈魚為主。
魚粉
我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魚粉進口國。1999年進口量為63萬噸,3.7億美元;2002年進口量增長為95.8萬噸。
此外,歐盟市場對淡水小龍蝦的需求量、東南亞市場對河蟹的需求量、日本和東南亞市場上對魚糜及其制品的需求量也在與日俱增。
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主要有:
(1)藥物殘留問題成為制約我國水產出口的首要問題,成為國際對我國出口水產品限制的主要理由。
(2)我國水產品貿易的國際化程度低,2000年國際水產品貿易額552億美元,我國僅占7%。
(3)出口市場過分集中,盡管我國水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出口到日本、美國、韓國和歐盟4個國家的總量就達出口總量的85%。
(4)出口結構不合理,產品多樣化開發不足,出口產品主要集中為鰻魚、對蝦、低價值凍魚和冰鮮魚類。
(5)水產品季節性生產和國際市場均衡需求矛盾突出。
(6)行業的組織化程度低,惡性競爭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從世界范圍考察,漁業生產和水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在未多集中于工業化程度不高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是世界漁業大國,水產品的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在世界漁業各國中都占有絕對優勢,尤其是我國水產養殖產量占世界養殖產量的70%以上,可養殖水域和漁業勞動力資源都非常豐富,生產成本低,在國際水產品市場上占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具有繼續發展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巨大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