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820萬千瓦,2009年全部投產?
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新聞播音員高亢的聲調,對這個國家40歲以上的人來說一點不陌生,許多重大事件都是以這樣的腔調播出的。
然而,今年5月,央視播發的一條重要消息不是關于國家領導人的,而是發現了南堡大油田。這被視為中國石油工業史上最激動人心的發現之一。
興奮是特別的原因的。因為這個發現對于中國強調自力更生的能源政策,是一個實際又具有象征意義的支持。
座落在海邊灘涂上南堡油田,隸屬河北唐山市。這個城市在1976年遭遇的大地震,奪走了24.2萬條生命。12年后的1988年,中國石油總公司屬下的一個公司開始在這里鉆井勘探,其后十數年沒有實質性進展。直到2004年9月才取得重大突破。
油氣地質儲量達11·8億噸的南堡油田無疑增強了決策者對國內供應能力的信心,然而,它還不能解除對長期能源安全的擔心。因為從全局著眼,能源儲量的狀況基本上沒有改變。分析家們說,按目前的速度,中國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分別只夠繼續開采15年、30年和80年。
形勢的確很嚴峻。官方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中國43%的石油消費依靠進口。專家們預測到2020年,消費將上升到4.5億噸,其中2.5億噸要靠進口。
解決的辦法,首要是節能。中國政府已經訂出目標:到2010年,單位GDP(即每生產價值10000元人民幣的GDP)的能耗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20%。
除了加強管理和調整行業結構,節能主要是通過技術改造。中國的能效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技術落后是主要原因。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的鋼鐵、水泥類產品的能耗常常高出40%。

江蘇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6月27日投入商業運行,這個106萬千瓦AES-91型壓水堆核電機組是俄國設計的?
發電行業本身就是耗能大戶。為了減少生產環節的能源損失,百萬千瓦級的超臨界、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和核電機組正取代小機組成為行業的主力。地區資源分布不均衡使電力需要長途輸送,如今特高壓技術正被采用,兩條總長為2088公里的特高壓輸電線路正在建設中。與此同時,政府還禁止在沒有伴生氣回收配套條件下開采油氣田。
中國的經濟在高速運行,能源需求不可避免地隨之上漲。節約能夠減緩后者的速度,但不能使之停止上漲。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趙小平說,中國希望在2010年將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7億噸標準煤。鑒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和自力更生政策,保存儲量以資未來的節約思路固然重要。挖掘和開采必須加快,以滿足飛漲的需求。
2006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為24.6億噸標準煤,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費國。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同年的能源產量折合22.1億噸標準煤,具體說是23.8億噸煤炭,1.84億噸原油和585.5億立方米天然氣。
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占絕對優勢,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煤炭生產國。過去20年里,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從76%下降到68%。這個比重還會下降,主要是出于環境考慮。不過,煤炭的產量不大可能下降,石油和天然氣也是這樣。中國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目前正在建設四個石油儲備基地以應對供應危機。這些基地2008年全部完工,屆時可滿足全國至少10天的石油需要。中國還在積極開發核能,目前已有9個反應堆投入商業運行,合計容量為699萬千瓦。中國計劃到2020年建成30個反應堆,總容量達4000萬千瓦,屆時核電在發電總容量中的比重將上升到4%。
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國內生產滿足了中國90%以上的能源需求。以當前的技術、資金和探明儲量,要提高國內生產是可能的,但這只是短期的解決辦法,而節約效應也是有限的。如果沒有其他辦法,能源安全和自力更生政策的可持續性就有問題。
答案在于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國很早就開始利用水能,其它可再生能源也越來越受重視。統計數據表明,到2006年底中國的水電裝機容量達1.29億千瓦,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一,此外,中國還有8000萬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設施,91個風電場的合計容量達260萬千瓦。2006年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為6.22億千瓦。

新疆達坂城2號風電場裝有157臺風機,總容量達8.28萬千瓦, 是中國最早開發和規模最大的風電場之一?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中的比重將從目前的7%提高到16%。具體目標是:水電裝機容量2.9億千瓦,生物質發電2000萬千瓦,風電3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200萬千瓦。
中國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水力資源,2/3的潛能還沒有開發,風電和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則處于起步階段。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說,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如燃料乙醇、煤基醇醚燃料和液化煤等替代能源的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
同時,中國還在尋求新的能源,包括可燃冰。中國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七方成員國之一,該項目旨在探索通過核聚變來利用能量。
節約和清潔替代能源對環境有積極影響,而這正是中國能源戰略的另一個目的。作為發展中國家,北京曾堅持不承擔定量的減排指標。但中國也在為此作出努力,決心從2006年起,用五年時間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0%,同時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今年6月初中國又前所未有地公布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方案。
中國排放的二氧化硫,據說54%來自發電產業。該方案的文件中說,如果2010年的清潔能源目標得以實現,與同等規模的煤電相比,將減少排放9.5億噸CO2當量的污染氣體。
發改委主任馬凱說,中國將充分考慮自身資源特點以及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穩定的責任,堅持把主要依靠國內解決能源供給問題,作為維護中國能源安全的基本方略,加快能源工業發展,增強國內能源供給能力。
依靠自己并不排斥國際合作。過去一年里中國參與了好幾個有關能源的政府間高級對話。頻繁、廣泛的國際交往涉及信息、經驗和技術的共享,人員的交流,合資合營,以及交換資源和產品。
除了進口更多的石油和燃氣,今年上半年中國煤炭進口也明顯上升。而早些時候,2006年12月28日,北京成立了專事進口海外鈾資源的公司。一位觀察家說,進口產品滿足了國內能源需求,有時也比本國產品更經濟實惠。
在1978年-2005年期間,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長5.16%,同期GDP增長9.6%。能源行業支撐了速度幾乎超過其一倍的經濟增長。這是了不起的成績,政府相當自豪,官方文件評論說,這開辟了現代經濟發展的一條新路子。
然而,去年除了首都北京,幾乎整個國家都沒能實現降低能耗的目標。三月初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目標)不能改變,必須堅定不移地去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