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法規制度滯后于上海自貿區建設需要
從整體上看,我國票據法規制度還難以適應上海自貿區建設對票據業務創新發展的客觀需求。主要表現在:
炒金如何賺錢專家免費指導銀行黃金白銀TD開戶指南銀行黃金白銀模擬交易軟件集金號桌面行情報價工具
一是《票據法》中“真實貿易背景”的限定,把融資性商業匯票排除在外,從而對于上海自貿區建設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和票據便利帶來不利影響。
二是現行票據法律制度關于“書面形式”的規定滯后于上海自貿區貿易、投資便利亟待電子票據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在電子票據法律體系方面的立法和理論研究都顯得相對滯后,尤其在明確當事人權利與義務、損失責任的承擔、法律適用等方面更是語焉不詳,這不利于我國電子商業匯票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是現行《票據法》將票據行為約束于境內,而人民幣的結算和投資現已延伸至港澳臺地區范圍,票據法關于票據行為地的法律界定有待根據上海自貿區跨境人民幣票據便利支付的前瞻發展進一步修改完善。
電子票據發展滯后,離跨境人民幣支付需求差距巨大
當前,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CDS)還存在系統安全隱患,跨銀行開展電子票據轉貼現業務還存在系統缺陷,電子票據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紙質票據電子化置換業務尚未有效開展,票據的簽發、承兌、背書轉讓等仍主要采用實物券形式和原始的手工交易方式。
當前,我國電子票據業務發展滯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與紙質票據相比,我國電子票據業務總量占比相對偏低。2013年前三個季度,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15.2萬億元,其中電子票據1.45萬億元,占比9.52%;金融機構累計貼現34.6萬億元,其中電子票據2.4萬億元,占比6.93%。從數據中不難看出,我國電子票據仍處在巨大發展空間。
二是電子票據各類型業務發展不平衡。與傳統紙票業務側重于轉貼現和回購業務相比,主要商業銀行對電子票據的出票、承兌業務重視程度明顯高于貼現和轉貼現業務,尤其是電子票據回購業務明顯占比偏低,從一個側面顯示處電子票據主要類型業務在起步發展初期的不均衡狀態。
尚未培育形成多元化票據經營機構并存的市場格局
在市場機制建設上,我國電子商業匯票市場還處于初創階段,票據經營機構缺乏多元化。同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我國電子商業匯票市場仍缺乏新興的票據投資主體和中介機構,市場上信息透明度低,信用體系不完善。海外發達國家或地區票據市場設立了專門經營商業票據的承兌、貼現機構,如英國的貼現所、日本的短資公司,同時還允許具有準入資格的貨幣市場基金、機構投資者入市交易,我國臺灣地區則建立了票券集中保管結算專門機構,施行票券集中保管結算交割。
這些票據專業機構的建立,可以提高票據市場的運作效率,促進商業票據市場健康發展。我國票據市場經營主體主要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且銀行業票據專營機構數量有限。當前,信托、證券公司與銀行開展票據理財業務合作,開始初步涉及票據市場,但還未成為票據市場活躍參與主體,而保險(放心保)、基金、資產管理等其他類型金融機構尚未涉足票據市場,從而制約了我國票據市場多元化經營主體格局的形成。
票據業務支持上海實體經濟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
上海作為工業和商業發達城市,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等行業以及相關行業中小企業存在著大量的票據業務需求。但從實際情況看,上海票據業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不足。
首先,上海票據融資支持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的作用尚未完全發揮。從長三角的上海、浙江和江蘇三省市票據融資與制造業增加值和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銷售額數據對比中可以看出,2011年上海GDP分別為江蘇省和浙江省GDP的39%和59.4%,上海制造業增加值分別為江蘇和浙江省制造業增加值的30.5%和62.5%,上海限額批發零售銷售總額分別為江蘇和浙江省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銷售總額的78.5%和1.52倍,但上海票據累計承兌量6761億元僅相當于浙江票據承兌量2.33萬億元的29%和江蘇票據累計承兌量2.26萬億元的30%。在票據承兌業務支持制造業和批發、零售行業發展的數據對比中,上海與浙江和江蘇均具有較大差距,反映出上海票據業務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其次,上海票據融資對進出口貿易和物流服務行業的支持作用仍挺有巨大發展空間。當前,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對外貿易總量在全國中占比達到30%以上,今后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將進一步提升長三角地區對外貿易的經濟地位和全國比重。當前,長三角金融機構票據承兌業務和貼現業務開展并不均衡,票據承兌量在全國占比超過30%,但貼現量在全國的占比卻不到20%,表明金融機構以信貸規模支持企業貼現票據的力度不足,從而制約了商業票據在支持貿易、物流行業企業支付結算和貿易融資等金融服務方面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